前言:

  本學期所使用的楚辭教材,洪興祖所撰「楚辭補註」,註解離騷:「紉秋蘭以為佩」,註解中提到:

  蘭,香草也,秋而芳……相如賦云:蕙圃衡蘭;顏師古云:蘭,即今澤蘭也,本草注云:蘭草、澤蘭二物同名,蘭草一名水香,李云:都梁是也。水經云:零陵郡都梁縣西小山上有渟水,其中悉生蘭草,綠葉紫莖。澤蘭如薄荷,微香,荊湘嶺南人家多種之,此與蘭草大抵相類,但蘭草生水傍,葉光潤尖長,有歧陰,小紫花,紅白色而香,五六月盛;而澤蘭生水澤中及下濕地,苗高二三尺,葉尖微有毛,不光潤,方莖紫節,七月八月開花,帶紫白色,此為異耳。詩云:士與女方秉蕑兮。陸機云:蕑即蘭也……

  從上述節錄的文章可知,在中國古籍中,多次提及「蘭」字,但在植物的分類學上,仍可能指涉不同的植物。

  顏師古,581645),字籀,其先瑯邪臨沂人。黃門侍郎顏之推之孫,京兆萬年陝西西安)人。唐代經學家歷史學家。著成《五經定本》,並注《漢書》;由其考據楚辭中的蘭為當時的澤蘭,可見至少在唐朝,對於蘭和澤蘭的分類已經成型。水經出於秦代,其中雖然提及蘭草,但對於「蘭草」究竟是蘭或是澤蘭,並未詳細評定。至於稍晚在陸機的朝代,西晉,其名蕑為蘭,也沒有詳細提及「蕑」的樣貌。

  蘭在文學史上,融合儒家思想,形成特殊的玩賞文化,在歷史與文學上占有相當的地位。但經過世代演變,今日中人所熟悉的「國蘭」,是否即為古人所指的「蘭草」,其中仍有疑問。

  本文試圖蒐集各方資料,試圖找出「蘭」在魏晉以前古典文學中的植物分類。

 

本文:

 

基本生態

  要清楚分別蘭,以及澤蘭,可先從現今植物分類學中看出端倪。

  蘭花,屬於蘭科,其下有超過800屬,25000種,占單子葉植物種類近四分之一,為多年生草本,外型與氣味變化繁多,人工栽培和雜交的歷史相當久遠,部分栽培種具有觀賞價值,除了南北極以外,幾乎是廣佈全球,由其以亞洲和南美洲的熱帶區域最多。中國的蘭科植物計有173大约1000余種,主要分布在流域及以南各地,而臺灣原生蘭約有95。中國畫作中所呈現的蘭,多為蘭科蕙蘭屬,參見圖一。 

        澤蘭,屬於菊科,僅30到60種,雖然也是多年生草本植物,但部分種類為灌木,甚至可能長到3公尺高,原生於北半球的溫帶區域。參見圖二。

        蘭花與澤蘭,在中國古典上,都有可以入藥的種類。

     由上述資料可見,蘭花與澤蘭,基本上原生環境便不盡相同;蘭花偏生於較溫暖的南方,而澤蘭則主要生於較涼冷的北方;尤其蘭花有觀賞價值,澤蘭則無。

 

最早的蘭花記錄

  中國最早出現關於蘭花的記錄,見於詩經‧陳風:防有鵲巢。

  防有鵲巢,邛有旨苕。誰侜予美,心焉忉忉。中唐有甓,邛有旨鷊。誰侜予美,心焉惕惕。

  詩中的「鷊」,就是蘭花的一種。「鷊」今名綬草,為多年生草本,莖直立,根肉質,屬陸生蘭類。花密生且排成螺旋狀;淡紫色至白色;分布於全中國、西伯利亞、印度、日本、朝鮮半島、中南半島、南洋群島、澳洲等地,台灣亦產,多見於全島低濕地。

     鷊原為鳥名,又稱綬鳥。《爾雅》〈釋草〉解為小草,說《詩經》之「鷊」:

  ……有雜色,似綬……

  即花在花莖上如旋梯拾級而上,有如披覆綵帶。陸璣《詩疏》中則說:

  鷊,五色作綬文(紋),故曰綬草。

  這些特徵都與今日的綬草外型相符合,說明「鷊」在〈陳風〉中,應解為綬草。「中唐有甓,邛有旨鷊」,意思是說「磚瓦原用於搭蓋屋頂,卻被鋪設在中庭的大道上;綬草原來應該生長在低濕之地,現卻長在高高的山丘上」,用以比喻世事無常或象徵顛倒反常的事物。

  綬草雖然是少數能生長於較寒冷國度的蘭科植物,但仍不見得能在寒冬中一展芳姿,通常在寒冬中呈枯萎狀,宛若已乾死,直到春天才冒出花梗。參見圖三。 

 

「蘭」字出現

  關於「蘭」字最早出現的典籍,則可能在《易經》‧繫辭:

  同人,先號咷而後笑。子曰:「君子之道,或出或處,或默或語,二人同心,其利斷金,同心之言,其臭如蘭。」

  易經出於西周,可見此時「蘭」與氣味已經有了連結。

  又如《左傳》:

  冬,鄭穆公卒。初,鄭文公有賤妾曰燕姞,夢天使與己蘭,曰:「余為伯鯈。余,而祖也。以是為而子。以蘭有國香,人服媚之如是。」既而文公見之,與之蘭而御之。辭曰:「妾不才,幸而有子。將不信,敢徵蘭乎?」公曰:「諾。」生穆公,名之曰蘭。……穆公有疾,曰:「蘭死,吾其死乎!吾所以生也。」刈蘭而卒。

  此外,《禮記》‧內則有記載如下:

  子婦無私貨,無私蓄,無私器,不敢私假,不敢私與。婦,或賜之飲食、衣服、布帛、佩帨、茞蘭,則受而獻諸舅姑。……

  雖然此處的「蘭」究竟為蘭花或澤蘭,並不可考;但是「蘭」與其香氣,卻可從中看出其傳奇、禮教色彩;此後關於「蘭」的文獻,或是單純讚揚其香氣,或是以其香為驅邪、作法的道具。

 

最古老的賞蘭民族?

  值得注意的是,此時還未出現對於「蘭」的賞析,對於此觀點,有不少文學記載被訛傳。

  一般最多人推為中國賞蘭之首的孔子,也有考據上的疑點,例如《孔子家语在厄》:

  ……且芝蘭生于深林,不以無人而不芳,君子修道立德,不謂窮困而改節。

  此段相當著名,甚至有翻譯成英語的版本:

  ……Lan that grows in deep forests never withholds its fragrances even when no one appreciates it.  

  然而孔子所謂的「芝蘭」,究竟是什麼植物?孔子僅描述其香氣,而並未解釋「蘭」的型態。解答可能在於關鍵句:王者香(Lan is the king of fragrant plants.)

  孔子歷聘諸侯,諸侯莫能任,自衛返鲁,隱谷之中見香草獨茂,喟然嘆曰:「蘭當為王者香。」

  也就是說,孔子是在衛─魯一帶見到香草,並稱讚其香氣。根據地圖,魯國位於泰山以南,今山東省南部,兼涉河南、江蘇、安徽三省一隅;衛國則位於山東省、河南省之間的北部。這些地方都位於中國溫帶。雖然有人指出河南省現今有竹林鎮,位於河南省左偏北,在秦嶺─淮河的零度附近,而竹子是喜溫濕的植物,可見在兩千年前,氣候應較現在溫暖,也可能適合蘭類生長。 

  然而蕙蘭的花季在冬春之際,此時的蘭花要在低溫中達到「山中獨茂」,且散發「王者香」,恐怕還有困難。相對的,澤蘭的花季在秋天,且本就能生長於涼冷之處,換言之,孔子所謂的王者香,應較可能為澤蘭的氣味。 

  參見《毛詩多識》: 

  ……關左無蕳蘭,而有澤蘭,澤蘭宜下溼地,有宿根,其根似蒼朮,而色白,清脆可食。三月生苗,方莖一寸一節,一節二葉對生,如柳葉有皺紋,外有密齒,秋初節間開細白花,如益母,葉香微清,花不結子。夫此似蒿之蘭,其香在葉,而似萱之蘭,其香在花。香花之蘭盛行於世,古之蘭草幾無人言及之,改革遷流花草之微,亦如是哉。

  文中以蒿和萱來譬喻不同的「蘭」,頗有精妙之處。參見圖四。 

  其餘與孔子同時代的文獻,例如詩經,也有可推測之處,可見鄭風‧〈溱洧〉:

  溱與洧,方渙渙兮。士與女,方秉蕑兮。女曰觀乎?士曰既且。且往觀乎!洧之外,洵訏且樂。維士與女,伊其相謔,贈之以勺藥。

  溱與洧,瀏其清矣。士與女,殷其盈矣。女曰觀乎?士曰既且。且往觀乎!洧之外,洵訏且樂。維士與女,伊其相謔,贈之以勺藥。

  而相對的,在《韓詩》中出現了類似的敘述:

  三月桃花水之時,鄭國之俗三月上巳于溱洧兩水之上,執蘭招魂續魄,拂除不祥

  儘管《韓詩》的年代和著作仍有疑點,但仍可粗略推估其著作年代約為漢,且多引用詩經。結合《韓詩》與鄭風‧〈溱洧〉,陸機推斷詩經中「蕑」字為蘭,並無破綻。然而「蕑」是否為蘭花?根據地理與考古,溱、洧二水應位於今日河南省,該地正好處於秦嶺─淮河的零度等溫線,氣候亦不適合喜溫濕的蘭花生長。  

  又見《毛詩多識》:

  毛傳云:蕳,蘭也。鄭箋云:男女感春氣並出采芬香之草,是蘭為香草。……爾雅翼云:蕳草大都似澤蘭。盛氏荊州記云:都梁縣有山,山下有水,清泚其中,生蘭草,名都梁香,因山為號。其物可殺蟲毒,除不祥,故鄭人方春三月,於溱洧之上,士女相與秉蕳而祓除。……

     可見在詩經中出現的蘭類,還是以澤蘭為主的。

 

南方,蘭花之鄉?

     上述為北方的文學。而在相對較溫暖的南方,吳、越、楚一帶,文獻中的「蘭」,植物學的分類上有無可能為蘭花而非澤蘭?

  南方在春秋─戰國時代,關於「蘭」,有部分種植方面的敘述,例如〈離騷〉:

  ……余既滋蘭之九畹兮,又樹蕙之百畝。畦留夷與揭車兮,雜杜衡與芳芷。冀枝葉之峻茂兮,願竢時乎吾將刈。雖萎絕其亦何傷兮,哀衆芳之蕪穢。……

  離騷中的「蘭」已被判定為澤蘭,此處並不多加贅述。但可以注意的是,即使是在南方文學,「蘭」依然被視為香料來源,而非賞析用。

  另一樁關於蘭花種植的疑案,即句踐種蘭,多半來自宋、明文人著作,例如宋朝的張昊,在《會稽續志》中寫:

  《越绝書》曰:句踐種蘭渚山。舊經曰:蘭渚山,句踐種蘭之地,王、谢渚人修禊蘭亭。

  明代張元忭、孫鑛同纂《紹興府志》:

  蘭渚山,有草焉,長葉白花,花有國馨,其名曰蘭。句踐所樹。蘭渚之水出焉,蘭亭,山陰漢舊縣亭,王羲之曲水序於此。

  徐謂,明,《蘭谷歌》:

  句踐種蘭必擇地,只今蘭諸乃其處。千年卻有永和事,右軍墨藻流修禊。吾越蘭譜本如此,只今春來稽山里,蘭花蘭垂雲之紫。

  張昊、徐謂的文獻中難以判定「蘭」的種類,但《紹興府志》中的「蘭」,型像與今日的國蘭極為相似。

  然而先不論句踐種的是什麼植物,究竟句踐種蘭一事為真偽,恐怕有待斷定。歷史上關於句踐種蘭僅見於少數詩歌與地方誌,正史中並無記載,現存《越絕書》中似亦無句踐種蘭一事。且蘭渚山一帶土質為黏土,排水不暢,難以想像是蘭花的栽培地。

    現今中國浙江紹興市自名為中國蘭花故鄉,畢竟現今栽培環境與古代不同,且有前往外地(雲南、福建等地)採集的記錄。可能先前在紹興市確實有野生蘭花,但只有野採,大量栽培的起始,還需考定。

 

漢至魏晉

  漢朝開始,出現大量以蘭為譬喻的文學作品。

  王褒,漢,〈九懷〉:

  季春兮陽陽,列草兮成行。餘悲兮蘭生,委積兮從橫。……

  此文中,在季春(臨夏)之際,已然凋零的蘭,的確可能是蘭花。

  亂曰:皇門開兮照下土。株穢除兮蘭芷睹。四佞放兮後得禹。聖舜攝兮昭堯緒。孰能若兮願為輔。

  而此處所指的蘭,又是以除穢為主,應與春秋─戰國時代相同。

  又如古詩,開始出現「蘭蕙」合稱。

  趙壹‧〈疾邪詩〉:

  勢家多所宜,咳唾自成珠。被褐懷金玉,蘭蕙化為芻。賢者雖獨悟,所困在群愚。且各守爾分,勿複空馳驅。哀哉複哀哉,此是命矣夫!

  〈蘭若生春陽〉:

  蘭若生春陽,涉冬猶盛滋。願言追昔愛,情款感四時。美人在雲端,天路隔無期。夜光照玄陰,長歎戀所思。誰謂我無憂,積念發狂癡。

  考據其中的花季,的確可能為蘭,而非澤蘭。

  古詩中還有大量提及「蘭」的作品,但由於難以判斷,故僅提其名:〈新樹蘭蕙葩〉、〈秋風辭〉、〈見志詩〉、〈古樂府〉、〈孔雀東南飛〉、〈冉冉孤生竹〉……等。此外,神農本草經中亦記載有大量藥草,名中有蘭。神農本草之著作年代,據南北朝時期陶弘景校定神農本草經自序:「是其本經所出郡縣,乃後漢時制。」神農本草經中記載如石斛、白及赤箭……等,考據更困難,只知道現代中藥中,確實記錄部分蘭花,或澤蘭等可入藥。

 

結語

  在寫報告的過程中,發現許多以訛傳訛的情形,大部分僅是複製貼上,並未多加考據;資料必須一再重整,才能還原其原貌。尤其蘭的歷史悠久,資訊繁雜,若輕信網路資料,可信度便不高了。

  本報告中的蘭花僅指現在人們所熟悉的國蘭(或者如綬草),然而蘭花的種類繁多,或許在歷史記載中有其他有別於蕙蘭屬的蘭科植物,有待進一步考證。

  中國歷史與蘭相關,無怪乎今人對蘭仍舊另眼相看,中國與台灣皆然。但剝除金錢的價格,蘭背後的人文精神,才是使其悠然長存於文史的原因。


圖一,中國畫作中的蘭類,南宋,鄭思肖,〈墨蘭圖〉。

 墨蘭圖.jpg

圖片來源(http://gb.cri.cn/mmsource/images/2005/08/09/rb050809003.jpg)


  圖二,澤蘭

 澤蘭.jpg

圖片來源(http://www.fancai.com/Image/YuanLiao/2010-09-26/2010092615510752385772217.jpg)

 

圖三,綬草。

綬草1.jpg綬草2.jpg

 圖片來源(http://i00.c.aliimg.com/club/upload/user/a/f/3/b/af3bef7a881128509b7b26643ae03c73.jpg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http://t2.gstatic.com/images?q=tbn:SwIS-IqpzQwfXM:http://210.240.49.194/~wonder/plant/plant92/plant92-3/plt92-3-25-3.jpg&t=1)

 

圖四:蒿與萱

蒿.jpg a.蒿草   (http://t3.gstatic.co/images?q=tbn:ANd9GcSuZK97ZHnbdRJfZyjTpj3YCEEEUWY3Ooh3tWxFz8_fDqp90N1KiQ)

萱草.jpg b.萱草  (http://t0.gstatic.com/images?q=tbn:ANd9GcR4wvqpQAdXmxYDsjpoRsbeq3Jz4tMyW8ErcWF0oDsEPy-GGms8yQ)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海兔: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